5月15日,浙江工商大学思政论坛第四十五讲在学生活动中心青团汇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的主题是“面塑承文化、指尖传非遗”,由高级非遗技艺传承师高犇老师担任主讲,带领现场的二十余位师生通过亲手制作体验,感受传统艺术之美。

主讲人简介
高犇,面塑非遗传承人,高级非遗技艺传承师。曹州面人第七代传承人,浙二监狱等单位非遗特聘讲师。自幼喜爱传统美术,拜师于国家级非遗津派面塑代表性传承人陈明远先生,作品以“师法古人,摹古创新”为特色,风格设色考究,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活动回顾
高老师首先介绍了面塑手艺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化,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出现萌芽,原本单纯作用于人们愉悦身心的面塑逐渐成为商品进行贸易流通,清末明初随着一大批著名画家介入民俗艺术中,促使面塑作品民俗属性淡化,逐渐向高雅艺术方向发展。民国时期随着民俗艺术品在社会面的推广,一些民间手艺人把面塑面人卖到国外,引起许多外国人的兴趣。近现代国内开始出现专门的研究院,旨在研究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等内容上取其精华、推成出新。现在,面塑巧匠们灵活利用现代手段使艺术作品在社会融入中更具广度和深度,历久弥新,面塑手艺也在层层文化建构和技艺创新中走到新的高度。
随后,高老师引出本次活动的面塑人物——老北京“兔爷”,兔儿爷也叫兔儿神,兼具神圣和世俗的品性,融祭祀和游乐的功能于一体,是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老北京兔爷有吉祥、招财、纳福等寓意,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以及对匠人精神的致敬。

高老师一边讲述兔爷的形象特点,同时手把手指导在场的师生,用专业的手法来捏面人,在场师生亲手体验了面塑全过程,在高老师耐心的指导下,一只只活灵活现、俏皮又威武的兔爷跃然眼前。
非物质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 本次美育思政论坛,利用非遗手工制品进行美育熏陶过程,领会传统艺术的精粹内涵,亲手精心塑造经典形象,直观感受面塑体现的美学价值,面塑艺术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结晶,更是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的实物资料,传承寄托着老百姓的审美情怀和生活理想。尊重经典,品味经典是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培植高雅艺术情操中的重要一课,我们要珍惜与保护优秀艺术作品中体现出的极高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传承好经典内在的中华文化血脉。
揉捏塑性,包罗万象。小小的面团,也能在手艺人日复一日的琢磨坚守中汲取历史的智慧,融入当代的生活情趣,焕发出多彩的生机,惊艳一代人的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