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山剡水,柔曲回肠。2024年10月25日,在李蓉副院长、王丽梅教授的组织下,人文与传播学院新传专业和汉语言专业的本硕生共30多人前往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和越剧博物馆进行调研。

第一站:嵊州越剧艺术学校
在嵊州越剧艺术学校,一下车,师生们便受到了越剧艺术学校办公室主任刘诗予老师的热情接待。在刘诗予的带领下,师生们先后参观了校史馆、练功房、剧场及剧场后台。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绿树环抱是师生们对学校建筑产生的初印象,整个校园环境体现着中式园林美学,处处充满着诗情画意。
据刘诗予介绍,越剧有中国第二大剧种的美誉,观众分布、剧团范围相当广泛。嵊州越剧艺术学校作为“越剧艺术家的摇篮”,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是越剧之家,由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于1962年倡导筹建而成。自成立以来,已向全国200多个专业艺术团体输送了3000多名优秀演员、演奏员,并培养了多名“梅花奖”演员。为培养后备人才,嵊州越剧艺术学校重点打造流派传承人班,由各大越剧流派嫡传弟子或传承人“一对一”授课。自2010年起,随着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对传统戏曲发展的日益重视,该校培育出的大批越剧人才已成长为中国越剧艺术传承和发展的中坚力量该校也相继成为“中国戏曲学院越剧教学基地、教学实践基地和生源基地”“上海戏剧学院嵊州教学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传承教学基地”。
在问梅剧场,李蓉老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越剧《山河恋》的故事情节与内容来源等,并指出越剧正是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才令其在全国戏曲中占有重要地位。校园中似有若无的袅袅越音,师生们随后开始实地观摩艺校学生练功、训练。
剧目课堂中,越剧老师正在指导学生表演传统越剧《盘夫索夫》中的一折,同学们驻足观看,认真聆听,被演员在唱、念、做、打中呈现出的人物神情和气韵深深吸引。
第二站:越剧博物馆
调研活动第二站是位于嵊州市的越剧博物馆。越剧博物馆是一座集历史、艺术与文化于一体的专业博物馆,也是国内首个专业展示越剧的场馆。作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婉转动听的唱腔及细致入微的表演吸引了无数观众。
越剧博物馆建筑风格独特,共分为历史文化展厅与文化体验中心。一层的越剧厅以“越地天籁”为主题,共分为越剧诞生、风靡上海、华美变身、黄金时代、百花吐艳五个单元,通过文字、图片、讲解向师生们全面展示了越剧发源及发展历程。同时,全体师生在讲解员的细致介绍下,还深入解读了越剧与作为起源地的嵊州之间相依相伴的动人故事。王丽梅老师给同学们补充介绍了越剧发展史的相关情况以及美学特点。
AI融合换装机前,同学们纷纷前来尝试,在机器前站定,选择小生、老生、老旦等任一角色,最后等待换装照的生成。在简单的操作下,各大经典戏曲角色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层的越剧文化体验中心有着非常丰富的越剧元素文创,还可以免费加盖纪念印章,除此之外,多元化的互动活动也让大家乐在其中。师生们不仅可以沉浸式观看经典越剧唱段表演,也可以拿起麦来模仿越剧的演唱腔调。服饰道具的展示也令人颇有感触,华丽且极富特色,从水袖、外袍到发冠、髯口处处彰显着越剧的无限魅力。
越剧博物馆是了解越剧文化的窗口,是传统优秀文化大放光彩的殿堂,更是活态的文化传承平台。通过此次调研活动,全体师生接受了来自越剧的文化洗礼,也为越剧独特的艺术魅力所折服。

三、参观心得
李蓉 :作为越剧爱好者,我一直在思考当下传统戏曲艺术该如何出圈传播。为此,我和王丽梅老师带学生们来到嵊州越剧学校和越剧博物馆进行参观。在嵊州越剧艺术学校,我们亲眼见证练功房里戏曲学员在进行一招一式刻苦训练,剧目课上老师的悉心传授指导,剧场里演员彩排中的精益求精。博物馆内,珍贵的戏服、道具、剧本以及历史照片,展现着越剧百年的发展历程。经典的唱段仿佛穿越时空,在耳边回响。越剧艺术正是有一代代艺术家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改革,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魅力。当下,戏曲的传承与传播需要紧密结合,让更多人感受到艺术之美。
2024级新闻与传播研究生
魏梦:调研嵊州越剧文化,深感其魅力非凡。越剧那优美的唱腔、细腻的表演,如诗如画。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嵊州的文化符号。深入了解其发展历程与传承现状,看到了艺人们的坚守与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越剧文化凝聚着嵊州人民的情感与智慧,它的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应积极推广,让更多人领略其独特魅力,使其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文化的繁荣添砖加瓦。
胡意晨:在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和嵊州越剧博物馆的一日文化调研,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越剧这一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校园的园林式布局,绿树成荫,仿佛置身于一幅古典画卷之中,为越剧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环境。观摩同学们上课练习唱腔和动作,更是一次难得的体验。他们专注的神情、婉转的唱腔,无不体现出对越剧艺术的热爱和追求,都凝聚着师生们对越剧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下午我们来到越剧博物馆,聆听了越剧发展的讲解,了解了这一剧种从诞生到繁荣的历史。越剧的发展历程,也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社会变迁史,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情感。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同学们还体验了趣味AI越剧换脸游戏,仿佛穿越时空化身为越剧中的人物。这种新颖的互动方式,增加了参观的趣味性,相信未来越剧也会通过更多科技等手段的力量吸引到更多人。
这次调研之旅,不仅让我对越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更多的思考。越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需要我们新一代的传承者去发扬光大,让这一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徐榀淑:参观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和越剧博物馆,让我对越剧艺术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艺术学校,我们观摩了同学们的日常训练,他们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无不透露出对越剧的热爱。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越剧舞台上的每一次精彩瞬间都离不开日常扎实的练习,这份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我无比敬佩。下午我们走进了越剧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越剧从萌芽到成熟的历程。馆内陈列的戏服、道具、剧本等珍贵文物,让我对越剧的历史底蕴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特别是那些经典剧目的介绍,让我对越剧的艺术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此次参观,让我感受到了越剧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在新时代,我们应更加关注和传承这门艺术,让越剧之花在舞台上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李程嘉:此次嵊州越剧艺术学院和博物馆的调研活动让我感受颇深,像是经历了一场文化艺术之旅。在嵊州越剧艺术学院这座学府之中,仿佛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再现于世,下一秒就能见到林黛玉和贾宝玉,它不仅是一片知识的海洋,更是一座园林艺术与人文精神交织的美丽殿堂。这些楼宇之间通过精巧设计的廊桥相连,不仅方便了师生们的往来,也成为校园内一道独特风景线。下午的越剧博物馆,仿佛就像一本百科全书,在这些经过岁月洗礼的服装和道具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越剧的魅力,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和音乐形式,令人陶醉其中。同时作为一名新传学子,也需要思考越剧的传承与发展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剧在未来也能够“走出去”,可以吸收现代流行音乐元素,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
姚雨杭:10月25日,我有幸参与了嵊州越剧的调研活动。在深入的研究和观察中,我对越剧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首先,嵊州越剧的独特魅力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越剧的唱腔优美动听,表演细腻入微,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技巧令人叹为观止。在调研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越剧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嵊州地区的传承情况,对越剧的内涵和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其次,我也意识到了学习和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通过这次调研,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越剧这一中华文化的瑰宝。总之,这次嵊州越剧的调研让我受益匪浅。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传播传统文化,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张漪:参观嵊州越剧博物馆让我对这种传统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越剧的每一件展品、每一段文字都讲述着它从乡村小调成长为全国知名剧种的故事。尤其是那些老照片和戏服,仿佛还能感受到演员们在舞台上倾情演绎的情景。看到名家们的手稿和乐谱,我感受到了越剧艺术家们的用心与坚守,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令人感动。越剧的美,不仅在于其细腻动人的表演,更在于它的包容性和亲和力。博物馆的参观经历让我意识到,越剧之所以长盛不衰,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艺术魅力,更是因为它寄托了无数人的情感和文化认同。参观结束时,我也带走了一份更深的文化认同感,以及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敬仰。
陈思宇:参观嵊州越剧博物馆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体验,让我对越剧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这次参观不仅让我了解了越剧的历史背景,还让我领略了越剧艺术的魅力。博物馆内展示了越剧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民间小戏到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艺术家的心血。通过观看馆内的珍贵资料和实物,如早期的戏服、道具、剧本等,我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越剧从萌芽到繁荣的过程。尤其是那些精美的戏服,不仅体现了越剧的艺术美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风尚。此外,博物馆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让参观者可以尝试越剧的服饰,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对越剧的兴趣。通过这次参观,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越剧不仅仅是一种表演艺术,它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总之,这次嵊州越剧博物馆之行,不仅是一次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尊重,也激发了我继续探索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程秋玲:此次参观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和越剧博物馆对我而言是一次深远的学术与文化的洗礼。在越剧艺术学校的宁静校园中,我目睹了年轻一代对越剧艺术的深情守护与由衷热爱。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女学生们孜孜不倦地磨练技艺,她们的热情与决心,正如越剧艺术本身一样,正蓬勃发展,充满活力。在剧目的课堂上,男生们演绎的《盘夫索夫》让我深切感受到了越剧那难以抗拒的魅力。
在越剧博物馆,讲解员详实而生动的解说,让我窥见了越剧背后的深厚历史与家国情怀,那些思想的光辉至今仍在闪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博物馆中陈列的前辈们使用过的服饰、道具和乐器,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与越剧的历史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其震撼力无以言表。此外,博物馆的互动体验区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让参观者能够亲身体验越剧角色的妆容和服饰,这种创新的方式极大地缩短了我们与越剧艺术之间的距离。
总之,此次调研活动不仅让我亲身体验了越剧的魅力,也让我感受到了越剧演员们对艺术的辛勤付出和执着追求,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越剧艺术的敬意和兴趣。作为一名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研究生,我开始深思如何运用现代传播技术和理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周红萍:此次嵊州越剧文化调研之行令我收获颇丰,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越剧文化,但却被越剧的魅力所深深地吸引。第一站来到被誉为“全国最美艺术学校”的嵊州越剧艺术学校,独特的园林设计风格,自我踏入校门就置入浓厚的越剧文化氛围中。我参观了该校的校史馆和学生的课堂,真切的感受到人才辈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越剧表演上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需要仔细探究和反复练习,该校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也助力越剧文化未来的发展。而后在越剧博物馆中,我认识到了许多精美的越剧表演器具、服饰,观看了沉浸式的《钗头凤》,也参与了AI戏服体验,让我更加真切的感受到越剧的美,每一件戏服和饰品仿佛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汤情:嵊州越剧文化调研心得在对嵊州越剧文化的调研过程中,我仿佛踏入了一座艺术的宝库,被其深深吸引和震撼。越剧那悠扬婉转的唱腔,犹如天籁之音,在嵊州的大街小巷似乎都有它的余韵。调研期间,我有机会与越剧表演者和戏迷们深入交流。从他们眼中,我看到了对越剧发自内心的热爱。每一个手势、每一句唱词,都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在走访越剧博物馆时,丰富的展品和资料展现出越剧从嵊州的乡间小戏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知名剧种的历程。那一件件精美的戏服、古老的剧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我了解到越剧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创新,从表演形式到题材内容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次调研也让我对文化传承有了更深的思考。越剧文化需要更多年轻人去了解和热爱,我们有责任将其发扬光大。虽然现代社会娱乐方式多样,但越剧独特的魅力不应被埋没。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是嵊州人民精神的象征,承载着地域文化的灵魂。我期待能为嵊州越剧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让这朵艺术之花永远绽放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花园中。
万梦丹:这次嵊州越剧文化调研之行让我全面感受到了越剧这一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农民哼哼的小曲子到如今走上国际大舞台的越剧,越剧的发展背后是无数人的努力和坚持,在历史洪流下紧跟时代,让古老艺术重获新生。
王彩霞:通过参加这次调研活动,我了解到了嵊州戏曲文化,感受到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所付出的努力。通过博物馆的文字介绍、珍贵的老照片、以及生动的多媒体展示,我了解到了早期越剧艺人的艰辛和对艺术的热爱。除了早期越剧艺人,很多年轻的小孩子也开始学习越剧,这让我感受到传承的魅力。博物馆还特别设置了互动体验区,参观者不仅可以在馆内唱越剧,而且可以使用AI来设计自己的戏内形象。这让我对越剧的艺术魅力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感悟。这次调研使我对越剧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探索欲。
许新宇:十分荣幸能有机会参加此次嵊州越剧的文化调研活动。此次嵊州文化调研活动让我收获颇多。我通过参观嵊州越剧艺术学院,对于越剧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而今,越剧也在一代一代青年的传承中迸发出蓬勃生命力。我们还参观学生上课时的场景,她们用她们的身姿、动作、眼神表达对于越剧的热爱。我们置身于幽暗的园林景观之中,伴随着清脆悦耳的歌声,欣赏着这所环境优美又充满人文气息的越剧艺术学院。下午参观了越剧博物馆,我在讲解员的介绍下系统性地了解到越剧发展的历史,不仅了解到越剧如何从日常生活的弹唱之中发展起来,还通过观察越剧演员们穿过的戏服感受越剧细水长流般的魅力。此外,我还通过听录音和看高清修复影片沉浸式欣赏了一段越剧,旋律通过耳机传送到耳朵里,我沉醉于越剧的魅力之中。作为一名新传学子,我认为我很有必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不断通过社交媒体传播越剧的魅力,使得越剧被更多人看到,也应该让越剧能够走出去,走向世界。
蒋咏:这次研学经历如同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我对越剧这一古老而优美的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一踏入越剧博物馆,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展厅内丰富的文物、图片和资料,生动地展现了越剧的发展历程。从越剧的起源、演变到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经典剧目,每一个细节都仿佛在诉说着越剧的辉煌历史。越剧那优美的唱腔、细腻的表演和精致的服饰,无不展现出江南水乡的婉约之美。通过观看老艺术家们的演出视频和珍贵的历史影像,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激情与创造力的年代,亲眼目睹了越剧从乡村草台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舞台的历程。越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承载着无数先人的智慧和情感。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越剧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不断学习、创新的历史,从吸收其他戏曲的精华到结合现代艺术元素,越剧始终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黄硕冉:近日,我有幸参观了嵊州越剧博物馆。一走进博物馆,仿佛踏入了越剧的历史长河。在这里,我看到了越剧从萌芽到辉煌的发展历程。那些古老的戏服、精美的道具以及珍贵的历史照片,无不诉说着越剧的魅力与传承。了解到越剧艺术家们的艰辛付出和卓越贡献,让我对这一艺术形式充满敬意。博物馆的展示方式生动多样,既有静态的展品,又有多媒体的呈现,让人沉浸其中。通过这次调研,我深刻认识到越剧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瑰宝,需要我们去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它的独特魅力。
张阳:之前第一次了解到越剧是陈丽君和李云霄的《新龙门客栈》的出圈,而在此次越剧调研中,我充分的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鲜明的审美和韵味儿,但面对文化传承发展的需要,传统剧种、曲目,只有挖掘内涵、贴近年轻人,才能在新媒体时代焕发新活力,从而获得更强劲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而当下优秀传统文化更应顺势而为,抓住数字化手段,借助新媒体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这才可以推动越剧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了解到并喜欢上,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家莉:嵊州,这座位于浙江省的小城,因其深厚的越剧文化底蕴而闻名遐迩。作为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以其柔美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风格深受人们喜爱。今日,我有幸前往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和嵊州越剧博物馆,进行了一次文化调研之旅。
清晨,我踏入了嵊州越剧艺术学校的校园,仿佛置身于一幅精美的园林画卷之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每一处景致都透露出艺术的气息。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练习着唱腔和动作,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我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不禁驻足观看,心中涌起一股敬意。
嵊州越剧博物馆,这里收藏了丰富的越剧历史资料和文物,通过讲解员的详细介绍,我对越剧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越剧的起源、发展到现代的创新,每一个阶段都凝聚了无数艺术家的心血和智慧。博物馆内还设有互动体验区,我尝试了趣味AI越剧换脸游戏,通过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体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
在这一天的调研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越剧艺术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种表演艺术,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和博物馆的参观,让我对越剧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让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充满了信心。
越剧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新一代的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这次调研,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学习、去传承,越剧这门艺术定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2022级古代文学研究生
廖世钧:10月25日,我跟随老师同学们来到越剧之乡嵊州进行文化调研。
杭州距离绍兴的车程计时有将近两个小时,顺着车窗,视线款款揽过旅途之景,低矮绵亘的青山、柔如绸缎的薄雾,一路铺叙至青瓦白墙的越剧艺术学校。此处的建筑古朴沉深,有意仿制大观园设计,环游其中,曲声悠扬,总予人一种奇异的错觉,仿佛一个抬眼,便能瞥到文窗亭间吊嗓练声的惊鸿倩影。与校内的师生擦肩而过,发觉他们身形挺拔,眼中泛着清亮的水光,尤其目睹过学生们在排练厅的练功时间,颇有灵性的女儿们,俨然一副未来名角的神貌。校内的茵茵绿意与堂间的锦绣风华相应相生,不愧获得最美艺校之称。
下午来到越剧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女子越剧诞生地甘霖镇施家岙村,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了解到越剧于嵊州的独特发展历程,印象极深地是,博物馆内有一件特殊的展品是越剧艺术家袁雪芬的旗袍。她在上台前被人泼上粪水,虽受到威胁迫害,她依旧不卑不亢地站在台上表演,与女性友人将越剧改革坚持到底。实际上,越剧一直处于变革之中,正因与时俱进,女子越剧才焕发出独特的生命力。嵊州孕育出灵秀的越剧文化,走进培养戏曲演员的学校与展示越剧历史的博物馆,帮助我们更为深层地感受越剧文化的魅力,与此同时,亦为忙碌的学习生活带来一丝精神喘息。
余文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一路的风景已是奇绝,云雾缭绕中山川自相映发,宛若丹青绘卷。不料下车之后目之所及的越剧艺术学校更是一座尽显江南园林秀美的盈盈之处。后来我们才了解到,这里不仅是“中国最美的艺术学校”,还是青年越剧演员陈丽君和李云霄的母校。在参观学校的过程中,看着那些在练功房苦练基本功的女孩子们,我们每个人既真心期待她们能有破茧成蝶的一天,又深深感佩她们传承越剧精神的初心和不断精进自身技艺的执着。
嵊州是越剧故里,连路边的一块指示牌上都写着“每一棵樟树都会唱越剧”,可见嵊州越剧艺术氛围之浓厚。在越剧博物馆里,我们了解到越剧兴起之初曾经历过一段筚路蓝缕的发展时期,当时穷苦的演员们会向庙中的菩萨“借莽”,用马粪纸染黑制成官帽。越剧发展历经百年风雨,而最终成为戏曲中的璀璨明珠也离不开历代越剧人的付出,正是持续的改革和剧目创编促使越剧迅速发展并在全国戏曲中占有重要地位。
2022级广告学专业学生
余闻笛:参观越剧博物馆,了解越剧发展的历史,我深深感受到该剧种自诞生之初就流淌在血脉之中的变革基因。从诞生之初谋生存,发展路上求改革,到今天以各种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式做传承和推广,年轻的越剧为更好地向观众展示其艺术魅力而从未停止求新、求变的努力。也许当下对各戏曲剧种来说,与继承原汁原味的传统戏曲同样重要的,是引导观众迈出欣赏戏曲的第一步,说服观众走进戏曲演出剧场的大门。近年来越剧在这方面做出许多创新性尝试,也给各剧种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周星晔:这次有幸去到嵊州越剧学校,学校给我的第一反应是震撼。坐落在绵绵群山中的学校宛若一座古典的江南园林,古色古香的长廊连接着一间间明亮宽敞的教室,每一个苑都有着雅致的名字,春夏秋冬在这里都有了归属。我还有幸参观了学生进行形体练习,戏剧演唱等课程,独到的教学方式与良好的学习氛围熏陶着我的心。
下午参观了越剧博物馆,深入了解了越剧是如何从一个小剧种发展成名满天下,百花齐放的大剧种,令我受益匪浅。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承越剧精神,循前辈足迹,一代代越剧人在这里孜孜以求,不断书写着越剧的精彩画卷。此实调研是人文与传播学院美育教育的一次生动实践,师生们也在这次调研中感受到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的重要性,并立志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