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2025暑期社会实践十佳团队!

发布者:陈展宏发布时间:2025-10-16浏览次数:10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准确把握“八八战略”深刻内涵,今年暑假,3927名浙小商组建了232支队伍,他们走出校园、扎根大地,用青春的脚步丈量祖国山河,用知识的光芒点亮乡村角落,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直观体验党的创新理论在祖国大地的生动实践,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精神风貌。

  


10月15日下午,2025年浙江工商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总结评比会于下沙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顺利举行。宣传部丁汀,学工部陈祎翀,研工部徐心楚,教务处马东梅,联络办王赫,团委刘骊珠与来自19个学院的团委书记、青年代表一同担任本次活动的评委。在答辩现场,浙小商们以多种形式分享了他们的实践收获,经过激烈角逐,2025评比结果新鲜出炉!

 


【学院赛道】

 

十佳团队

经济学院“共话浙里发展路,循迹百村新景图”实践团

人文学院“红忆寻声”实践团

公管学院“浙里数治青年行”实践团

金融学院“金普银发·融惠杭甬”实践团

旅游学院“旅说共富,青绘乡村”实践团

管理学院“探融新径,浙里躬行”实践队

法学院“法治青年行”实践队

信电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初‘芯’智治”实践团

环境学院“绿见浙里,筑梦青村”实践团

艺术学院“‘红画笔’绘就美丽中国”实践团

 

 优秀团队

食品学院“安茗小队”实践团

会计学院“财商领航”实践队

统计学院“浙里探共富,乡野谱新章”实践团

外语学院“‘语’你同行”支教实践团

泰隆学院“青创微光,步履循声”实践队

东语学院“文物东渡·宋韵回响”实践小分队

管工学院“跨境谋方·商海破浪”实践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里星火”实践团

计算机学院“老片新番”实践团

 

 

【部门赛道】

 

优秀团队

校团委“非遗所思”实践团

校团委“青话村韵”实践团

学工部“青葵向阳”实践团

 

 

2025暑期社会实践的旅程虽已结束,但“争做新时代好青年”的奋斗之路永不停歇。希望大家以此次实践为起点,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传承“八八战略”精神,带着实践中的感悟与力量,在学习中求真知,在奋斗中践使命,让青春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征程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各团队展示*


 



办公室

“数智政务·慧福一生”实践团 

“数智政务·慧福一生” 实践团聚焦“数字政务赋能,便捷群众办事”,通过实地调研西湖区政务服务中心,深入了解了“智慧+便民”的服务模式与“线上+线下”融合的政务新形态。团队系统学习了个人事项“刷脸办”、企业服务“一站结”、线上线下协同等创新实践,认识到数字技术对提升办事效率与服务温度的关键作用。此次调研为优化校园党群服务流程、提升师生办事体验提供了宝贵经验,后续将推动调研成果转化,助力学校服务效能提升。

   


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里星火”实践团

“‘浙’里星火”实践团主动扎根宁波乡村基层一线,通过生态宣讲传递绿色发展理念,用红色研学赓续红色精神血脉,借劳动教育锤炼青春实干本领,靠志愿服务调研破解基层需求难题,精准赋能宁波乡村“五大振兴”,让“星火”之名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温暖注脚。

  



管理学院

“探融新径,浙里躬行”实践队

 “探融新径,浙里躬行”实践队召集100余位团队成员,集结数支团队深入基层,用青春脚步丈量基层实况,在“产城商文旅”五个领域全面开展活动,用青年视角触摸共同富裕的底层成色,探索如何让数字消费不 “掉队”、产城商不 “脱节”、文旅不 “空转”,真正筑就 “数实融合” 的新消费之城。

 


旅游学院

“旅说共富,青绘乡村”实践团

“旅说共富,青绘乡村”实践团以“乡村共富”为核心,锚定“千万工程”向“万千蝶变”转化目标,创新构建“党带团+专业融+校地联”三级驱动机制,形成乡村产业提质、乡村规划设计、乡村助特公益、乡村基层治理四维共富实践体系,深入乡村开展乡村特色产业提质、乡村人居环境优化、乡村留守儿童暖心助学、乡村特殊群体帮扶、乡村研学普法教育等实践活动,激活乡村新质生产力,守护童心成长沃土,拓宽共富服务边界,最终形成特色化、典型化、可持续的浙江乡村共富示范样本。

   


法学院

“法治青年行”实践队 

“法治青年行”实践队带领同学们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基层一线感知法治脉动、书写青春答卷。实践队以“法治青年行”为实践主题,聚焦社会热点与基层治理新需求,构建“一核两翼四驱动”综合性实践体系,以法治思想引领为核心纽带、聚焦“一老一小”社会群体权益保障需求,深耕司法创新等四大领域开展精准化法治实践探索。实践队始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致力于开展有深度、有价值、有影响的法治实践活动,以期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青年法治实践模式,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统计学院

“浙里探共富,乡野谱新章”实践团 

“浙里探共富,乡野谱新章”实践团走进青年入乡实践站点、特色农业村庄及县域数字化车间,见证青年为乡村注入活力,也探寻到产业转型与就业难题的破解方向。实践团深知,需在岗位匹配、政策落地、成效评估上持续发力,方能让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双向奔赴”,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外语学院

“‘语’你同行”支教实践团 

“‘语’你同行”支教实践团在乡村教育领域深耕细作,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教育成果方面,通过特色活动为乡村学生提供了优质的语言和文化教育,显著提升了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效果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拓宽了他们的国际视野。此外,红色教育、美育、生活等课程的融入,也使学生们在品德修养、文化素养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在社会影响力方面,活动广受关注,在多个媒体平台进行了广泛报道,浏览量、点赞量和转发量均超万人次,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创业学院

“创业者说”实践团 

“创业者说”实践团通过对访谈内容的深度梳理与分析,获得了诸多核心发现。在创业者画像上,他们的动力主要源于实现理想、解决市场痛点或追求人生自由,普遍具备极强的韧性、学习能力和激情。关于大学生创业,校友们提供了宝贵的“避坑”指南和建议,他们一致认为,应重点培养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执行力,并积极参与创业比赛、寻找合作伙伴。此外,校友和导师们也充分肯定学校创业实验班和孵化基地的支持作用,并希望未来教育能更加贴近实战,增加法律、财务等方面的培训,提供更多与投资资源对接的机会。




艺术学院

“‘红画笔’绘就美丽中国”实践团 

“‘红画笔’绘就美丽中国”实践团由艺术学院65名本研学生组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设计为赋能载体,深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沃土,用心勾勒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中国红”。二十载薪火相传,团队积极响应“千万工程”号召,深入浙江多地开展乡村美育、公共空间设计及非遗文化传承,以“三个贯通”“三种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管工学院

“跨境谋方·商海破浪”实践团

“跨境谋方·商海破浪”实践团由32名本科学子组成。团队紧扣“全球新关税结构”时代脉搏,总结分析八类目典型企业,调研浙江省11市22县,走进24家标杆跨境企业,围绕“新关税结构下跨境电商品牌出海应对策略”开展深度调研。通过问卷调研、半结构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系统挖掘企业在关税传导、供应链韧性、政策响应等方面的痛点与经验,创新提出“类目专属”优化框架,形成“关税—类目—策略”精准匹配方案。以青年之眼洞察关税变局,以青年之智赋能专精应对之策,用青春脚步丈量跨境电商韧性跃升之路,为“品牌出海”提能升级注入澎湃青春动能。




校团委

“青话村韵”实践团

“青话村韵”实践团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2024年县域10亿元以上“土特产”全产业链》名单为核心对象在7月9日至7月25日期间前往杭州、丽水、衢州、温州等11地市开展浙江省县域特色产业链调查与实践工作。实践团与百余位相关产业负责人或政府工作人员进行深入访谈,旨在展现浙江省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可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进“土特产富”全链发展的实践范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实践团实践活动共获得中青校园、潮新闻、学习强国等数十家省级、国家级媒体报道。




经济学院

“共话浙里发展路,循迹百村新景图”实践团

“共话浙里发展路,循迹百村新景图”实践团以“追寻领袖足迹,深悟浙江智慧”为主线,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主办“中国经济之路”高校联合调研,走进浙江11市50余个村落,通过实地调研、数字直播、IP宣传等形式,在实践中领会“枫桥经验”“千万工程”“两山”理念、“共同富裕”等理论的深刻内涵,把课堂搬到田埂、把论文写在大地,在“红色根脉”中汲取信仰之力,在“特色产业”里探寻共富密码,在“数字助农”间打通城乡链路,在“文化浸润”里唤醒乡土自信。

 

  

会计学院

“财商领航”实践队

 “财商领航”实践队于6月29日至7月25日在杭州、湖州两市20个基层社区与警校开展暑期实践活动,聚焦儿童财商培养与反诈教育,以新兴业态从业者子女为主要对象,覆盖500余个家庭、800余名儿童。活动围绕“守护家庭财富安全,培育科学财商思维”,通过财商宣讲、亲子互动、沉浸体验等形式普及网络诈骗识别技能,填补“财商反诈”教育盲区,助力儿童主动构建防诈思维、提升家庭反诈协同能力,以青春行动响应国家儿童安全发展战略,为儿童成长防护网注入“财商反诈”新维度。

  


学工部

“青葵向阳”实践团

 “青葵向阳”实践团于7月15日至21日赴浙江省杭州、宁波、绍兴三市,走进十余个共富实践阵地展开调研。实践团聚焦共富联合体何以实现兴村富农这一核心议题,基于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田野调查、半结构化访谈、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开展实践。团队结合实地调研所得,以“深调研+强传播”模式,致力于让共富联合体的创新经验从“实践样本”变成“可复制的方法论”。团队总结归纳“联合体模式”,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性实践体系,从而为浙江乃至全国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参考。

   


校团委

“非遗所思”实践团

 “非遗所思”实践团深入杭州、金华、绍兴等五地开展暑期实践,调研21项非遗项目。团队以“记录、传承、创新”为核心,分组走访非遗基地,青年们用镜头定格匠人匠心、用专业能力记录非遗技艺全过程,访谈传承人挖掘文化记忆,制作20个科普视频,提出针对性保护建议。团队联动青田团县委开展非遗课堂、漆扇体验,覆盖百余名村民。团队既用社科方法深挖、分析、记录非遗现状,又以青年创造力推动文化活态传承,彰显高校青年社科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该案例证明,非遗保护需青年力量与时代技术协同,通过实地调研、精准传播、社群互动,为传统技艺注入新活力,为非遗活态传承提供了可推广的青年社科范式。

   


金融学院

“金普银发·融惠杭甬”实践团

 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金融领域的落地。“金普银发·融惠杭甬”实践团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行业调研、社区服务、乡村走访展开实践,回收有效问卷1003份,用Probit、Sobel模型等完成实证分析。其间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份,调研超千人,形成5篇访谈记录与科学政策建议,获2篇国家级媒体报道,还创新采用直播科普。团队与春光村达成合作,拟推“青年驻村实习计划”,证实数字金融能赋能养老规划,助力实现“老有所养”。

  


统战部

浙江工商大学反邪教实践团

 浙江工商大学反邪教实践团于2025年7月18日至7月2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开展以 “平安共富,你我同行” 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实践由浙江省反邪教协会、学校宣传部及统战部指导,聚焦邪教活动“隐蔽化、网络化、精准化” 新动向,响应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 政策号召,针对老年、青少年等邪教易渗透群体,通过多元形式提升公众 “识邪、防邪、拒邪” 能力,同时锤炼团队成员社会责任感,为基层反邪教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信电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初‘芯’智治”实践团

 “初‘芯’智治”实践团深入浙江五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紧扣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各实践地产业基础与文化禀赋,以“科技下乡”为核心目标,锚定“AI+”关键方向精准破题。团队围绕教育、文化、产业、社工四大领域多维发力,深化“专业特色+社会调研”双轮驱动模式,将科研成果与创新创业经验深度转化,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智慧与科技动能。

  


人文学院

“红忆寻声”实践团

 “红忆寻声”实践团以 “为历史存证、为英雄留声” 为初心,聚焦老兵记忆挖掘与青年红色教育。团队以浙江15地市为阵地,建“调研-采集-转化-传播”全链条架构:累计走访160位抗战老兵,用“双设备记录+记忆唤醒”整理50余万字口述史、350余小时影像,建成“浙江省老兵记忆档案库”;转化81条短视频构建传播矩阵;联合12所高校、5个社区开展60余场宣讲,入选多支全国志愿宣讲团,覆盖青年1500余人次。

 


计算机学院

“老片新番”实践团

 “老片新番”实践团依托学院科研优势,自主研发出集成色彩增强、超分辨率重建与智能插帧功能的“时空感知修复技术”。在赴浙江中南卡通的社会实践中,团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成功将该技术应用于《郑和下西洋》等经典动画修复,实现从480P标清到4K超高清的跨越,显著提升画面流畅度与艺术表现力。项目获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彰显其技术赋能文化、推动数字资产再生的能力与担当。这段经历既锻炼了团队的工程实践与协作能力,更坚定了其以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信念。

  


食品学院

“安茗小队”实践团

 “安茗小队”实践团以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通过实践探寻农村发展与食品安全结合的正确方法。在本次实践中,安茗小队以青春为帆、专业为桨,锚定“产业兴、食安固、风气清”的实践主题,奔赴桐乡桃园村、临平新希望工厂、新宇村“奶奶工坊”及晨光社区等阵地,活动得到中国网、潮新闻等权威媒体报道,赢得了较好的反响;将食品专业知识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干力量,更以清廉理念涵养乡村正气,在实践中书写青春赋能乡村振兴的立体答卷。

   


环境学院

“绿见浙里,筑梦青村”实践团

 “绿见浙里,筑梦青村”实践团以集中调研与分散实践相融合的模式,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领域展开全方位探索。团队依托科技创新项目,将研发的藻类-重金属预警控制系统落地三佳村、白沙村开展实验,并创新应用高效绿色发酵技术,生动展示“变废为宝”的绿色可能。在嘉兴,实践团从红色启航地走向治水第一线,见证红船精神引领下的绿色转型之路。他们深入生态一线,守护绿水青山;走访治水典范,追寻绿色足迹;传承生态智慧,记录时代变迁。以科技赋能生态保护,用脚步丈量美丽浙江,在绿色发展先行和美丽浙江建设的征程中,奋力书写绚丽的青春篇章。

  


泰隆学院

“青创微光,步履循声”实践队

 “青创微光,步履循声”实践队在团杭州市委的支持下,开展了覆盖咖啡、餐饮、零售、文创等多元业态的大规模问卷调研,回收百余份有效问卷。同时选取了拉环咖啡、筑梦烘焙坊、波奈古着屋等具有代表性的小店进行深度访谈。本次暑期社会实践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勾勒出青年小店在杭州的生存图谱,分析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为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对策建议。

 


东语学院

“文物东渡·宋韵回响”实践小分队

 为探究宋韵文化的传播,“文物东渡·宋韵回响”实践小分队走访了浙江省博物馆、德寿宫及宁波博物院。通过调研龙泉青瓷、官窑瓷器及建筑构件等文物,结合数字技术,梳理了宋代文物通过商贸东渡日本的历史脉络,实证了宋韵美学对东亚的深远影响。团队聚焦“曜变天目盏”等国宝级文物,深入研究其流传历程与文化价值,并通过新媒体进行推广,有效扩大了宋韵文化的公众影响力。本次实践深化了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未来将继续探索,助力文化传承与创新,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公管学院

“浙里数治青年行”实践团

 “浙里数治青年行”实践团召集100余位团队成员,以“八八战略”成果转化为重点,围绕科技创新、共同富裕、教育家精神、基层治理、数字赋能、党建引领、社会公平、山区海岛振兴八个主题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走访、案例剖析、政策研究等方式,系统总结“八八战略”的实践密码,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贡献青春智慧。

 


 


青春浙商大
美育浙商大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白杨街道学正街18号
邮编:310018     电话:(86)0571-28875377
浙ICP备05073962号 丨 浙公网安备33011802000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