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大青年 打印页面】【关闭
朱玉香:把文章写进田野,把成长写进心里
( 发布日期:2025-09-26 阅读:次)

朱玉香,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专业2022级本科生,曾任浙江工商大学FA金融学会会长,浙江工商大学青峰人才学院青峰班第十期班长。在校期间,带队或参与完成寻脉乡博、红忆寻声、浙里廉线、金心为企等社会实践。曾获2022年度、2023年度浙江工商大学三好学生、2024年度校十佳记者、2024年度校优秀共青团员、浙江省第十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金奖、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二等奖、2024年浙江省高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成果交流展示活动一等奖、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华东地区一等奖等荣誉。


微信图片_2025-10-09_104538_943.jpg


从课堂到田野的磨砺与重塑

世界永远需要新闻人跳动的心脏。谈及对新闻专业的理解时,朱玉香写下了这句话,22级新闻学专业的身份背后,已经是一份连续三年绩点专业前列的成绩单、几余项国家级、省级奖项,以及近百次实地采访的田野笔记。  

中学时代,老师在政治课上讲到的人与社会的关系成为她最初的新闻启蒙。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想象,与战地记者刘骁骞的报道一起,构成了她对新闻职业最初的浪漫投射。怀着崇高的新闻理想,朱玉香走进了浙商大的校园,然而现实的挑战也接踵而至:小组作业的拍摄成本、稿件发表的隐性门槛、流量与文章深度的拉扯,让她一度对最初的新闻理想实现祛魅

这份想法的转变是在一次次的田野实践中,后来去采访,发现新闻不一定会改变社会,但会让具体的人和事被看见。2024年暑期,她带着团队线上线下调研浙江省137家乡村博物馆,在与馆长们的深度采访中,她看到了平凡人身上的那份坚守——退伍老兵林美龙用全部积蓄守护采茶舞曲纪念馆的故事,成为她重新理解新闻中的人的起点。  

 

实践现场:把论文写在田野上,把社会写进数据里

乡村振兴不是口号,是普通人用坚守写下的故事。在浙江省高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评选大赛中,朱玉香作为第一负责人的调研报告《代际传播视角下乡村博物馆活化策略——基于浙江省137家乡村博物馆的调查研究》获省一等奖。这份交给田野的报告背后,是团队对周大风采茶纪念馆、宁波诗路竹韵博物馆等场馆的细致记录:是共享文档里实时更新的调研推进流程;也是泥泞乡道上反复核实的口述资料。从田野中来,到田野中去,这份报告最终回归乡野,带来多家博物馆与学校共建的实践基地。  

 

微信图片_2025-10-09_104645_671.jpg


数据同样具有温度。2024年寒假,借由学校合作平台,朱玉香获得了财新数据的实习机会,实习期间,她分析A股与港股企业ESG报告差异,发现在一些行业,企业女性员工占比高,福利补贴优厚,同时还积极开展公益活动,为社会注入正能量;可反观另一些行业,排污严重,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

她深知,这些数据不仅是冰冷的数字,更是社会现实的直观映射。数据背后,恰恰是亟待关注的社会议题。新闻人,不仅是记录者,更应是时代的思考者。在多变的当下,总需要有人感知并传递信息,深挖并表露困境。技术对新闻是东风,但风的方向要由人决定。她渴望用自己的数据分析,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校园身份:多重角色里的“看见”与“被看见”

FA金融学会会长到校青峰人才学院青峰班第十期班长,朱玉香的校园身份始终围绕新闻展开,无论是财经新闻类文章的撰写、视频拍摄制作,还是校园媒体的采编工作,她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践行着新闻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过去的一年里,在朱玉香和FA金融学会全体成员协力下,组织了“墨湖之滨”财经菁英论坛等各类活动,并取得校级优秀社团与十佳活动等多项荣誉;由朱玉香参与的《青峰少年》MV获得了老师的认可,“与其说是拍摄,不如说是一场充满欢声笑语的团建,这段经历让大家历久弥新。在青峰多期成员的联动下,朱玉香和青峰十期学员们学拍摄、学剪辑、学制作,大改四次小改十几次的剧本,34位成员的入镜,连线远赴迪拜的学员,历时近半月完成MV的制作,凝聚了一代又一代青峰人的成长变化与攀登记忆;在融媒社任职期间,她采写的《商大听泉带你通关》推送阅读量破万,她的文字一路跟随实践团队的脚印,从展厅到乡野,用镜头和文字把这段深入乡村振兴大潮的故事娓娓道来。

 

 微信图片_2025-10-09_104800_553.jpg

 

被看见之后,她更关注去看见勤工助学时参与文润运营部创作20余期视频;天台县支教课堂上,她给孩子们传递学习和生活的意义;2025年五四青年节,她作为代表分享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真正的成长是学会看见世界,并用行动让更多人感受到爱的力量。台下掌声响起时,她或许会想起采访过的马岙博物馆讲解员王玲巧——那个想让家乡被看见的普通女孩,如今已成为她镜头里永不褪色的注脚。  

 

阅读与思考:图书馆的日升日落

在这份忙碌与充实之外,朱玉香还与书籍有着不解之缘。2022与2023年,朱玉香的名字连续两年出现在图书馆“阅读之星”榜单。在阅读之中,她实现了一段以书页为阶梯的自我成长。

谈及自己最想推荐的书籍,《被讨厌的勇气》是朱玉香的回答。当时还在金融学院的朱玉香,曾一度陷入是继续留在金融领域,未来深耕财经新闻,还是降转新闻学的迷茫中,在《被讨厌的勇气》中,她找到了答案。在深谙阿德勒心理学的哲人和满腔苦恼的青年的对话中,她一步步坚定了自己最初的想法,走向内心深处,无条件的自我接纳”“课题分离”“共同体感觉等理论让她深有启发,引领她在焦虑的时候一步步走出阴霾。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这本书告诉她两件事情:一是认识到我们如何和更好的跟自己相处,如何去挖掘自己内心真正的兴趣所在,二是要找到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东西,不要让社会的功利性想法淹没了我们作为独立的个体内在的真实声音,遵从自己的真实想法,最终才会实现真正的幸福。

社会心理学》是她看过最厚的一本和专业相关的书,近两个月的阅读,10万+字数的读书笔记,让她深入探讨了关于信仰和说服、爱与恨、顺从和独立的话题。她说,社会心理学能够借批判性思维来限制直觉思维,用理解来揭穿幻相,以同情避免不客观的审判。“一旦思维得到扩展”,思想“就再也不会回到原本狭小的领域了”。这或许也是新闻发声之于社会的意义。

朱玉香在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的海洋中遨游,像一块不断吸收的海绵,汲取前辈们的宝贵见解。同时,这些文字也承载着自己的思想,流向更远的天际。

  

成长故事:在实践中收获“真正的快乐”

如果做新闻,要关心新闻中的人。从曾经校园媒体的供稿者到小红书、B站等平台累计2000+粉丝的博主,她始终用实践验证课堂所学:中国新闻史课上,她和小组同学的课程作业获得了中国新闻史数据可视化大赛的全国三等奖;在专业课中培养的新闻采写能力让她在2024年度实践中获得校十佳文字记者的荣誉称号;市场调查课上的实证方法,成为2024年浙江省调研报告评比一等奖的底层逻辑。 

  

微信图片_2025-10-09_104851_347.jpg


相比于竞赛圈里的天才和资源选手,她坦言自己并不是一个很有天赋的人,和大多数人一样,她也总是在成长途中不断碰壁、徘徊。记录一位新传生遇到的故事,和她在时代洪流中的小小感受。是朱玉香创建个人公众号禾日看见的世界的简介,她把社会实践作为个人公众号的第一篇章,既为了总结自己收获最多的经历,也想让更多和她一样的人看到,即使经历失败、迷茫,但只要不断前进、学习、总结、再前进,命运终究会在某一天给你想要的礼物。这份礼物不是某个能可以加综测的奖项,而是确信自己有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沉下来担当责任的勇气。随后你会发现,成长本身就是一件美妙的事——未来的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幸福。

于个人,于社会,我们都需要放弃虚构的幻想,专注真实的当下,践行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样才能在真实的世界里拥抱真实的快乐。朱玉香的故事,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写照。她用双脚丈量田野,用文字记录真实,用行动诠释成长。每一次采访,每一次调研,每一次写作,都是她与真实世界的深度对话,都是她在成长道路上留下的坚实足迹。

“新闻的生命力不在于浏览量的多少,而在于它是否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脉动。”她深知,只有深入生活的肌理,才能捕捉到最质朴、最动人的故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尝试、磨砺,才能让自己的文字更有力量、更有温度。把文章写进田野,让文字成为连接个体与社会、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把成长写进心里,让每一次的经历都化作内心深处的滋养,让每一次收获的感悟都成为再前行的动力。

岁月流转,这盏由热爱与担当熔铸的心灯,将永远照亮她的征程,指引她在浪潮中追寻光明、书写希望。近期,她收到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推免拟录取通知,即将开启下一个属于新传人的征程。未来,她将继续深入田野实践,洞察社会肌理,为个体发声,为社会注入青年新闻人的深刻理解与关怀。这盏灯,亦将辉映更多同路者,共赴心之所向。而她,也将继续把文章写进田野,把成长写进心里,在真实的实践中,拥抱更多真实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