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我为同学做实事 打印页面】【关闭
“墨湖杯”学术之星人文论坛圆满收官!
( 发布日期:2025-05-06 阅读:次)

探赜人文之脉,拓新学术之域430日下午,第九届“墨湖杯”学术之星人文论坛线下分享会圆满落幕。在这个充满思辨火花与诗意气息的美好午后,我们有幸邀请到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姚琼副教授出席,与同学们一同探寻人文精神的内核价值,在思维碰撞中传递共鸣。

活动伊始,由姚琼老师为获奖同学颁发奖项。主持人宣读了本届人文论坛获奖名单,共有10名同学凭借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具体获奖名单如下:

一等奖

外国语学院  郭丹薇

二等奖

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  力雅晴

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梁柯毅

三等奖

人文与传播学院  朱一凡

外国语学院  陈琳琳

人文与传播学院  邬佳乐 

现场由姚琼老师为获奖同学颁发荣誉证书并合影留念。

在嘉宾分享环节,姚琼老师与余捷远同学带来了“干货满满”的学术经验。

首先,姚琼老师以幽默诙谐的话题开场,回忆了自己的科研心路历程,并以“厚积薄发,终得硕果”激励同学们在困境中不断锤炼自我。随后,姚老师对本次10篇获奖作品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一些常见问题,如分点过多可能破坏行文流畅性,引言部分未点名文章创新点等。她详细分析了这些共性问题,在场同学受益匪浅。

姚老师强调:“不要过早给自己定性,学术研究需要时间和韧性。”她鼓励同学们在平时多阅读核心期刊,以提升学术素养,并指出论文写作在遣词造句上应避免晦涩难懂,真正的成功是“让外行读出美”。她还提到,人文社科研究的落脚点应始终聚焦于人类自身最终要回归对生命与思想的关怀。

接着,艺术设计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余捷远分享了他的学术研究心得。余学长指出:在研究过程中,既要紧跟学科前沿动态,及时掌握最新研究方法,也要注重跨学科交流,通过不同领域的思维碰撞激发创新活力。他建议论文写作采用问题-方法-结论的框架,适当运用可视化工具提升论述效果。但同时提醒大家注意,技术手段只是辅助工具,在学术研究中应始终坚守“人文精神”。 

活动最后,现场观众纷纷表达了参与本次线下分享会的感悟与心得。讨论氛围热烈,同学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收获颇丰。

至此,人文论坛圆满收官,再次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同时,特别感谢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研究生会作为协办单位对本次论坛的大力支持!

图片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