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我为同学做实事 打印页面】【关闭
第三期墨湖·学思湖畔工作坊——圆桌话志趣,开启学术新篇章
( 发布日期:2024-12-12 阅读:次)

科研旅程中,如何找到自己的研究志趣开启学术大门呢?127日下午,第三期墨湖·学思湖畔工作坊在师生之家路演室顺利举办。本期工作坊继续以圆桌座谈会的形式展开,主题为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好的开端”——研究志趣的确定与追踪,我们特别邀请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孟洋,为8位同学提供了与优秀学长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的宝贵机会。

孟洋坦诚地表示,在导师李梦云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他深入地学习和研究了精神富有与浙江实践的相关课题,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了自己的硕士论文主题和研究兴趣,为博士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期工坊孟洋分别从研究志趣的确定与追踪、论文写作的全流程和科研与生活的平衡之道展开分享,为同学们一点点拨开科研之路上的层层迷雾。      

下面让我们一同回顾此次活动的精彩瞬间吧!

活动伊始,现场的同学们先逐一介绍了自己的专业背景,为接下来深入的研讨和经验分享营造出积极而热烈的氛围。孟洋对在场同学们有所了解之后,本次交流之旅正式开启。  

孟洋首先从人文社会科学的宏观视角出发,分享了自己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总结概括了研究规律的一般性、研究方法的互通性和研究结论的启发性等特征。孟洋借助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丰富多彩的实例,使同学们对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为他们在后续的学术探索中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那么,研究志趣究是何物呢?孟洋将研究志趣视为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增长的重要变量。他认为研究志趣能够促使研究生保持学术研究的主动性,从而从而推动学术成果的产出。同时,孟洋为同学们推荐马克斯・韦伯的《学术与政治》、梁漱溟的《朝话》,帮助同学们更好理解学术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TIPS

研究志趣培养的5大习惯

1长期的阅读和广泛的积累

2深入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

3坚持进行学术交流与互动

4坚持动笔和投稿写作

5坚持反思和整理归纳

在孟洋的精彩分享之后,现场的同学们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分享结束后,他们积极向孟洋提出了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疑惑,孟洋也耐心地为每一位同学解答,指点迷津。


图片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