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团委要闻 打印页面】【关闭
我校在浙江省高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成果评选中再创佳绩
( 发布日期:2024-11-28 阅读:次)
摘要 近日,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生联合会联合主办的2024年浙江省高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在浙江农林大学圆满结束。浙江工商大学在此次评选中表现卓越,总成绩连续两年稳居全省第一,再次彰显了学校在暑期社会实践领域的强大实力和深厚底蕴。

近日,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生联合会联合主办的2024年浙江省高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在浙江农林大学圆满结束。浙江工商大学在此次评选中表现卓越,总成绩连续两年稳居全省第一,再次彰显了学校在暑期社会实践领域的强大实力和深厚底蕴。

本次评选活动涵盖了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五大类别,吸引了全省98所高校共864件优秀调研报告踊跃参与。经过长达6个月的精心准备、实地调研和报告撰写,浙江工商大学共推报了10项调研报告参赛,最终9项成功入围终审答辩,并荣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奖率高达 100%,一等奖数量刷新历史记录,总成绩连续两年稳居全省榜首。


图片1.png


浙江工商大学获奖名单

一等奖

作品名称:力量何以奏响共富新乐章:浙江省杭宁绍185家巾帼共富工坊的实践研究

负责人:黄雅琪

团队成员:仇佳雯、马婧、童明月、杨杰、高旗阳、张旭

指导老师:唐玉富、黄娟

推报单位:法学院

 

作品名称:土特产何以赋能乡村振兴?——基于浙江省1156村乡土特色产业的调查研究

负责人:戚凯宇

团队成员:冯奕添、施永浦、牛浩楠、蔡宇扬、宋欣茹、马思琪周安心

指导老师:韦诗婷、刘骊珠

推报单位校团委 经济学院 

 

作品名称:宜居里:千万工程驱动人居环境发展的模式探讨——基于浙江省1133县的调研

负责人:杨宇浩

团队成员:封志淇、蒋弈歌、毛雨昕、叶书含、卢丽莎、林佳欣、刘欣、刘一凡洪晓妤

指导老师:诸竹君、朱昊

推报单位:经济学院

 

作品名称:美村焕金,景启经济:万村景区化何以绘就美丽经济新画卷--基于千万工程的杭湖1083A级景区村庄的调研

负责人:祝雅文

团队成员:苏馨怡、吴明凤、叶晨晨、丁梓凌、倪茵能、周文、卢佳琪、芮佳莉、生绍俊

指导老师:陈亦琪、沈绍伟

推报单位:统计学院

 

作品名称:代际传播视角下乡村博物馆活化策略——基于浙江省137家乡村博物馆的调查研究

负责人:朱玉香

团队成员:潘梦渝、钱景、黄宋蕾、金欣烨、张欣垚、王子颖、高俊豪、王昕、冷雪瑶

指导老师:黄凡、林琳

推报单位:人文学院

 

作品名称新媒焕古,声传千村:传统村落新媒体+“活化机制研究——基于浙江省30个传统村落实例分析

负责人: 陈边垚

团队成员:俞羿任、黄琼瑶、虞鑫鑫、蓝可心、钱宇欣、陈亮瑜、牛浩楠、马正阳、曹乐璇

指导老师: 徐玉怡、张捷

推报单位:人文学院

 

作品名称:“智”控与“制”衡:新业态下数字技术伦理风险及化解路径研究——基于全国2770市网约车司机“劳动控制”问题的调研

负责人:袁若轩

团队成员:胡妃奕、徐雨乐、朱丽佳、王佳瑶、麻承洲、吴泽宁、贺佳悦、沈春琪

指导老师:陶旭辉、谭丽各

推报单位:公管学院

 

二等奖

作品名称:绿领兴野,青年振乡:绿领青年赋能乡村振兴的现状和模式探索——基于绿领计划示范地临海的调研

负责人:姚小禹

团队成员:张绮彤、毛季奕、章梦杰、邵丹琪、李心洁、罗宇

指导老师:易开刚、何凯

推报单位:管理学院(MBA学院)

 

作品名称:网暴共治,分类有道:情境预防视角下网络暴力信息风险治理路径探究——基于全国324区县的实证调研

负责人:林祺璇

团队成员:徐瑞彬、朱瑞泽、宋其轩、项叶萌、沈思远、项雨沐、刘瑶、童宇轩、陈奕铭

指导老师:汪恭政、吴美琴

推报单位:法学

 

三等奖

作品名称:民心向“外”,“摆”地成金:商铺外摆空间革新何以提振“店铺”经济——基于杭州市205家“外摆商铺”空间优化路径的调研  

负责人:方诗瑶        

团队成员:王安勇、周翰正、黄佳莉、要佳彤、王梦雨、王晶、王予露、李乐瑶、王浩宇

指导老师:徐蔼婷、白金

推报单位:会计学院


今年,我校以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大力推进暑期社会实践,全校 255支实践团队、3700余名师生积极响应,奔赴全国各地基层一线,足迹遍布城乡角落。他们在实践中精准洞察社会需求,以专业知识助力地方发展,其调研成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466家主流媒体累计1888篇报道,全网阅读量超407万人次。

展望未来,我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与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持续深耕社会实践领域,创新实践形式与组织模式,激励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大课堂中筑牢理想根基、锤炼专业技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磅礴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