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亚运,阖家“团圆”
正值杭州亚运会,健儿们在赛场为国争光,为自己的青春证名,而在这背后同样有这么一群人,在背后默默的付出,那就是全力服务亚运的保障人员们。在亚运会期间有这么一个家庭,成员为亚运会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样一个家庭,看看他们在亚运会上的别样“团圆”。
"杭州亚运会对我们一家而言更是一场家门口的赛事,这是我们杭州人的荣幸也更是我们的使命。对于服务亚运,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来自浙江工商大学文体中心媒体运行领域的志愿者沈力娇这样说到。沈力娇的家人都参与了与亚运会相关的工作,他们也非常希望能通过服务保障杭州亚运会这一契机向世界介绍杭州、展示杭州。
沈力娇的哥哥沈力达是一名人民警察。在八月初接到单位选拔骨干增援亚运的通知后,沈力达就主动报名,经过一系列的“过关斩将”,最终在9月份初成为了某单位的一名亚运安保人员,负责确保亚运重要物资的输送保障工作。
而妹妹沈力娇,作为本次亚运会的“小青荷”,从2月的志愿者选拔、3月4月的培训、6月的测试赛再到7月的定岗,最终成为了浙江工商大学文体中心的一名AGNS志愿者,负责为手球赛事外籍专家提供各类工作支持。
除了这对兄妹能服务亚运,更让他们感到幸运的是自己的父母在家也能服务亚运、参与亚运。当得知儿子和女儿都将服务杭州亚运会这一家门口的赛事后,沈力娇的父母在第一时间便前往村委会报名成为了巡防志愿者,也争取为亚运做出一份贡献。
沈力娇的父母表示,虽然在刚刚过去的这个中秋他们不能在家中团聚,但是他们一同坚守在同个“赛场”的第一线,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团圆”呢,可能这才是“千里共婵娟”的真谛。
服务亚运,贡献青春
“可能也正是得益于我开朗外向的性格和敢于大胆说英语的‘社牛’属性,我在亚运会中担任的岗位是浙江工商大学文体中心手球赛事的AGNS志愿者,为外籍专家提供工作支持,包括采访预约、与场馆其他业务部门协调沟通、协助采访、拍摄场地协调和准备等等。”沈力娇表示自己的工作需要良好的社交能力,以及敢开口说英语的自信。
作为亚运会的志愿者,他们前期就要做很多的准备,以确保每个人能完全胜任,尽可能不出差错。
首先是语言,亚运会服务的对象来自亚洲各国,较好的英语能力是志愿者们沟通的前提,因此沈力娇在平时会坚持学习英语、提升自己的口语水平。其次是体能,亚运会这类大型赛事需要志愿者有着长时间工作服务的准备,沈力娇会在平时坚持体育锻炼,确保她自己能站好志愿服务的每一班岗。最后是亚运宣传方面,沈力娇在大二时曾作为院学生会国际部部长参与组织承办了亚运知识问答、吉祥物绘制、趣味手球活动等一系列迎亚运学生活动,不但自身学习到了亚运知识,参与体验了手球项目,还向学校的国际生介绍了亚运吉祥物中蕴含的杭州历史文化。
沈力娇的服务对象是外籍专家,这使得她往往要用英语和他们进行沟通,这其中会涉及到许许多多的专业词汇和术语。沈力娇作为一个非英语专业学生,面对这一大把的词汇和术语的理解、辨别和记忆,最初,她的内心还是十分忐忑的。
但是在赛前,场馆的各位老师就为志愿者们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场馆专用英语对话合集。沈力娇先是在赛前对合集进行了细致的学习,再根据流线预演了可能会出现的对话,并对此进行了一定的准备。在正式开赛后,沈力娇则是通过“多说+多听”方式对自己的英语知识库进行补充和更新。“虽然挑战很大,但是这种不遗余力和全心全意投入志愿的感觉非常棒!”沈力娇对于这次亚运会志愿服务活动干劲满满。
在开赛第一天,沈力娇碰到了因忘带麦克风而急需返回亚运会主媒体中心的一位卡塔尔记者,当时卡塔尔队的比赛已经开始,但往返主媒体中心需要近1小时,而且他的手机无法成功定位到主媒体中心,这让那位身处异国他乡的卡塔尔记者异常着急。沈力娇先用英语对他进行了安抚,再帮助他用手机软件打到了车。随后,沈力娇又一路小跑带领他到门口直至上车,并和司机详细交代了他的下车点。“虽然整个过程一波三折,但当我听到记者成功上车后跟我说了一遍又一遍的‘Thanks’时,我觉得一切都是十分值得的。”沈力娇在回忆那天的场景时,十分激动地说到。
另外一件让沈力娇记忆犹新的事情发生在9月30日,一位日本记者的手机不慎在场馆遗失,沈力娇和其他来自媒体运行领域志愿者“小青荷”们一起仅用时不到五分钟就帮助记者找到了手机,该记者用亲笔信的方式向所有媒体运行领域的“小青荷”和工作人员表达了最衷心的感谢和祝福。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给予了我们这个机会,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杭州亚运会的一名志愿者,这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回馈社会的担当。”沈力娇说,“希望来自海外的运动员们Gathering in Hangzhou,Shining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