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专栏 打印页面】【关闭
法学院学子在2023年浙江省高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评选大赛中喜获佳绩
( 发布日期:2023-12-02 阅读:次)

近日,2023年浙江省高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评选决赛在宁波大学举行。法学院学子在评选决赛中脱颖而出,充分展现了卓越法科生的青春风采。其中,《公益诉讼保护地理标志的路径审视与构建——基于浙江省四市三县的实证研究》项目荣获省赛一等奖,《关于共享法庭建设与运行的调查研究——以“四治融合”为视角切入》获省赛二等奖。

《公益诉讼保护地理标志的路径审视与构建——基于浙江省四市三县的实证研究》项目将公益诉讼治理模式引入地理标志保护领域,以弥补私益诉讼制度功能不足。为审视地理标志公益诉讼路径并优化其建构,调研组以浙江省内四市三县为范围展开实证调研,据择取的687份地理标志商标权侵权案例样本与回收的742份有效问卷形成多样态分析,并访谈数十名一线法官、检察官等总结实践经验,厘出地理标志公益诉讼存在诉权主体范围狭窄、调查取证机制不完善、惩罚执行效果不显著等桎梏,并提出地理标志公益诉讼应以“能动”与“协同”之义明确诉权主体的法律定位,精确规范检察机关诉前程序,深挖地理标志保护线索与证据渠道,升级以协调检察公益诉讼执行模式,以期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臻于完善的地理标志公益诉讼制度。

为积极回应二十大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呼吁,全国各地基层人民法院开始了“枫桥式”改革。共享法庭便是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在浙江省的生动实践。目前共享法庭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建设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总体仍处于发展初期,问题和机遇并存。《关于共享法庭建设与运行的调查研究——以“四治融合”为视角切入》项目通过问卷调查法、半结构式访谈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多维度、多层次地研究“四治融合”下共享法庭在浙江省的建设现状,从法治与自治、德治和智治的冲突角度总结共享法庭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掣肘:如法庭职能边界的模糊错位、基层司法资源的供不应求、法庭制度建设的设而不用、社会转型下新矛盾的涌现和思想观念的异质性、时代需求下“接近正义”和“公正效率”的辩证性、数字技术对原有庭审方式的必然碰撞、被动应用数字手段与正义理念的差距等。针对以上困境,通过整理文献分析数据和借鉴实地经验,本项目围绕制度化健全助力基层自治、法治化观念筑牢德治之魂以及智治化重塑弥合数字鸿沟三个方向提出优化路径,以促进共享法庭建设欣欣向荣。

图片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