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专栏 打印页面】【关闭
倾听老人故事 传承红色印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参观小营巷社区
( 发布日期:2022-04-24 阅读:0次)
摘要 为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效果,4月2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书记、研究生党支部书记金小苗带领学生代表前往小营巷社区进行实地参观。

为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效果,42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书记、研究生党支部书记金小苗带领学生代表前往小营巷社区进行实地参观。

1.jpg


今年79岁的小营巷社区居民戚莉文奶奶,一直以来受到雨花公益组织的悉心照顾。在参观“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时,她向我们讲述了195815日毛主席亲临小营巷视察卫生工作时她接待毛主席的动人故事。当时年仅15岁的她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慰问,毛主席握着她的双手嘱咐道:“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戚奶奶讲到情动之处,不禁声音洪亮地唱道:“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慈祥...”这次会面给戚奶奶的人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红色印记,同时也将爱国卫生运动的理念深切地植根在了她的心中。

2.jpg



随后小营巷社区工作者们与各位师生进行座谈。社区党委书记曹琛指出,小营巷有着邻里和谐、友爱互助的“墙门文化”,去年小营巷获得“优秀基层党组织”的荣誉是社区几代党员、居民还有社工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最重要的是需要把强大的红色精神传承下去,巩固党群关系和社群关系。同时她也欢迎各位大学生和志愿者们来到小营巷进行真实践,产生新感受。

3.jpg

通过此次小营巷社区的实地参观,同学们受益匪浅,纷纷表示以后要经常进行志愿服务,倾听老人们过去的故事,在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廖思琪:今天很开心有这样一个机会和老师同学一起参观杭州小营巷社区,并且能够有机会听到小营巷社区负责人曹书记的讲话。曹书记说:“我对为人民服务这句话特别有感触,作为基层社区工作者,我们数年如一日奔走在基层一线,虽然忙碌却深感值得,因为社区就是为百姓做小事、干实事的地方。为民办实事应该形成一个长效机制,将为民服务的精神植根于每一个人的内心中,而不仅仅是做一两件事。”曹书记的讲话深刻地启发了我们,我明白了作为青年学生应当积极走出校园,深入社区去帮助群众。助⼈的同时,也是⾃助。在帮助其他⽣命活出⾊彩的同时,我们可以从中学会与⼈沟通,学会关爱他⼈,也更深刻地领会到⽣命的意义。

杨亚茹:首先,今天很开心来参观毛主席到过的地方——杭州小营巷,并在博物馆内、毛主席雕像前倾听戚奶奶讲述她与毛主席的故事。令我共情的是,戚奶奶在讲述毛主席时眼里泛着光,激动、兴奋的言语表达着戚奶奶对毛主席的敬爱与感激之情;令我惊喜的是,戚奶奶张口就能吟唱一首首红歌、背诵古诗和书本课文,老人家爽朗热情的性格和积极昂扬的精神面貌值得我们学习;令我感概的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散发的光和热代代相传、代代弥久恒新。其次,曹书记“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工作理念使我深受启发,也令我思考在今后的党建工作中要更加注意联系群众。最后,通过今天的活动,我感受到了戚奶奶的幸福乐观、曹书记的认真负责、陈老师的聪明智慧和金老师的人文关怀,这些都激励我学习不停,进步不止!

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