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专栏 打印页面】【关闭
环境学院学生会开展《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学习会
( 发布日期:2022-04-14 阅读:0次)
摘要  2020年11月19日《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该书通过25篇访谈实录,讲述了1983年12月至2019年7月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来,与大学生们交往交流交心的故事,真实记录了他对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注关心关爱。 20

       2020年11月19日《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该书通过25篇访谈实录,讲述了1983年12月至2019年7月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来,与大学生们交往交流交心的故事,真实记录了他对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注关心关爱。

       2022年3月31日16:10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全体成员在师生之家召开举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学习会。

1.jpg

      主持人高远以“前言”“如何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在科技道路上应如何行走”“如何将所学投身国家治理”四个环节,引导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思索感悟、汲取力量、激发广大青年奋发向上的使命担当和实践动力。通过精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并辅以相关的学习视频,学思悟透“暖心话”,走进大学生们亲密的朋友,亲切导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青年的人生航向的指导,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关心关怀和殷切期望,并转化为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爱戴之情,转化为成长成才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建设新中国、实现中国梦的实际行动。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提出的“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寄语要求,勇担使命,争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人。

2.jpg

       在对《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充分学习探索后,参会人员学思悟透,积极主动交流讨论并发表各自心得体会。

       应祉凝: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我们能够真切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深厚实践根基。思想源于实践,思想的力量在于指导实践。25篇采访实录既有从1984年至今、历时36年的时间线,也有从县到市到省、涵盖全国东西南北中的空间线。习近平总书记几十年来用实际行动为“各级党委要拿出极大精力抓青年工作”提供了权威注解;以“年轻人要自找苦吃”“要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才能得到知识‘干货’”等一句句金句带给当代青年深刻的启迪。可以说,系列采访实录中的一个个故事、一段段回忆,无不闪耀着思想的火花,从中我们能充分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源流之绵长、根基之深厚。未来三十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是一瞬,但在中华民族千年发展史中必定是划时代的一页。时代赋予中国青年的使命极其光荣,责任极为艰巨。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习近平总书记教导,在投身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中创造更加美好之青春人生;广大团干部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在全身心投入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中创造更加蓬勃之青春事业;至为关键的,是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亿万人民一道,在矢志奋斗中创造更加富强之青春中国。

3.jpg

4.jpg

5.jpg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成长、始终关注青年发展、亲身指导青年大学生工作。在《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与青年大学生交流、交心、交友的事迹,他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也将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寄语,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中践行自己的价值,做一名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

个人感想

       唐雨轩: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应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行循自然,在学知识,长才干明事理,逐步前行,直面人生曲折笑对风雨坎坷,在为党、为祖国、为人民、为人类的奉献中彰显自我的青春力量,实现自我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融合,让青春之光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

       陈家伟:习近平总书记关爱大学生,大学生爱戴习近平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是大学生的良师与益友,习近平总书记和大学生时刻心连心,中华民族就能始终保持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人民有信仰,前进有方向,脚下有力量,我们的奋斗就有底气、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四真”,正是我们作为一名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我们所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让青年学子“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通过真情讲述,引导青年学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理性客观看待疫情、分析疫情、抗击疫情,满足他们认识客观世界、了解世界局势、明辨是非曲直的发展需求和期待,实现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认知的科学化、价值情感的积极化、价值意志的坚强化、价值信念的坚定化,从根本上增强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张天悦:誓要把握时代脉搏。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年轻人要“自找苦吃”,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这本书里,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成长的殷殷期望和青年对自身发展的高标准、严要求。

       韩欣雨:198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张宏樑的毕业纪念册上亲笔题写了“志存高远 行循自然”八个字;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内蒙古大学留校学生时,再次寄语青年大学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行循自然”,要在实践中找苦吃、勇创新。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古语有云:“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最真实的体验,要从最基层的一线中来,要从思考与创新中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师范大学的同学们讲:“志存高远的青年一代,立志要高,但起步要低,一定要脚踏实地,在基层摸爬滚打后,终会脱颖而出。”习近平总书记还鼓励大学生“要争做自主创新的‘排头兵’,充分激发自身蕴藏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潜力,以敢为人先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立足岗位,大胆创新,在各条战线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用他“找苦吃”的经历给大学生提供了鲜活的学习范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往“实”里走、往“苦”里走,树立“掀开锅”的实践与创新精神,在“自找苦吃”中努力掌握科学知识与方法,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人在一线、志在一线、心在一线、干在一线”的实践中求真知、寻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