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专栏 打印页面】【关闭
人文学院举办“新纪录 微视野”首映活动
( 发布日期:2022-03-04 阅读:0次)
摘要  近日,人文学院“新纪录 微视野”新闻系纪录片首映活动暨《纪录片专题研究》结课仪式圆满落下帷幕。教务处副处长陈宜治老师出席本次活动,浙报集团天目传媒运营中心主任童俊老师、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蓉老师、公共管理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白效咏老师、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郝昕老师、人文与传播学院广告系主

近日,人文学院“新纪录 微视野”新闻系纪录片首映活动暨《纪录片专题研究》结课仪式圆满落下帷幕。教务处副处长陈宜治老师出席本次活动,浙报集团天目传媒运营中心主任童俊老师、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蓉老师、公共管理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白效咏老师、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郝昕老师、人文与传播学院广告系主任周志平老师担任本次活动的特邀评委。人文与传播学院新闻1901班、广告1901班的同学参加本次活动。

参加此次首映活动的十部纪录片均由我院学生自主创作完成,活动由王哲晖、诸葛师贤同学主持。此次展映的九部作品分别是《夜晚的风》《我在海宁看皮影》《钢铁时代》《听溪》《回•声》《串味》《千年食养今朝味》《探芦寻香深澳里》《我》,《研途百态》作为加片参映。

在展映过程中,评委老师对学生的每一部原创作品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郝昕老师在评价作品《夜晚的风》时,特别强调了纪录片制作应该把握的“距离感”以及无形的“动势”。

童俊老师肯定了作品《我在海宁看皮影》中继承传统文化的立意,并呼吁新媒体创作者多多发挥宣传继承传统文化的功用,呼吁更多的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

童俊老师建议作品《回•声》挖掘各个年龄段人群对黑胶的热爱,横向纵向多方面展示黑胶的社会性。郝昕老师评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黑胶唱片上的纹路就像是树木的年轮,一圈一圈生长的是记忆也是未来。

童俊老师评价作品《探芦寻香深澳里》存在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两个主题,建议创作者抓住主线,选取素材时需要更具针对性地展示拍摄主题。郝昕老师也建议纪录片创作者把握剪辑节奏,懂得如何营造悬念与突转。

白效咏老师建议作品《钢铁时代》多加入一些背景环境的介绍,不能太过聚焦于小的主题,注意呈现因果关系。

白效咏老师表示了对作品《听溪》中拍摄画面的欣赏。郝昕老师建议深入主题,通过摇橹船延伸出其与西溪湿地相关联的历史,也可以通过摇橹船夫的记忆关联出整个水乡的记忆。

白效咏老师建议作品《串味》在拍摄时多用一些人物享用美食时的面部特写镜头,这样的美食纪录片会更加吸引人。郝昕老师建议也可以用声音辅助画面来刺激观众的食欲。

白效咏老师评价作品《千年食养今朝味》中食物拍摄的镜头缺乏一定的冲击力。郝昕老师建议纪录片创作中需要更多关注多线结构关联性的问题。

周志平老师建议作品《我》关注空镜和内容的关联性,同时要学会使用访谈性的空镜镜头。童俊老师说明了记者如何处理镜头二次伤害的问题,要做好描述、表现性的对象语言。

李蓉老师赞赏了作品的立意,纪录片应该用真实的力量打动人;同时拍摄这种社会性的纪录片也需要展现一些深层次的冲突。

展映结束后,经过评委评定,《我在海宁看皮影》《我》获得最佳原创奖,《探芦寻香深澳里》《回•声》《听溪》《千年食养今朝味》获得优秀作品奖,《串味》《钢铁时代》《夜晚的风》获得鼓励奖,嘉宾老师为各主创团队代表颁奖并合影留念。

640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