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专栏 打印页面】【关闭
校地共建新时代大学生思政实践教育基地授牌仪式顺利举行
( 发布日期:2021-08-31 阅读:0次)
摘要 8月16日,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与建德市三都镇新和村共建新时代大学生思政实践教育基地授牌仪式顺利举行。浙江工商大学学工部部长何波、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党委书记郑群雄、党委副书记姜兵、旅游管理系系主任管婧婧、学办主管林涛、辅导员霍锦葭、院党史理论宣讲团学生代表,三都镇党委书记方睿、党委委员钟凌

        8月16日,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与建德市三都镇新和村共建新时代大学生思政实践教育基地授牌仪式顺利举行。浙江工商大学学工部部长何波、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党委书记郑群雄、党委副书记姜兵、旅游管理系系主任管婧婧、学办主管林涛、辅导员霍锦葭、院党史理论宣讲团学生代表,三都镇党委书记方睿、党委委员钟凌岚、新和村村支书方和平、镇干部及村民代表参加仪式。

图片 1.png


面对面座谈
图片 2.png
        钟凌岚首先介绍了新和村相关情况,表示新和村作为“全国文明村”,拥有浓厚的党建氛围和军旅气息,以“花红叶新、村和人美”为发展愿景,结合党建工作,为村内儿童及老人提供各种生活服务,营造和谐的乡村氛围。
        方和平重点介绍了关于党建方面的具体措施。他表示从“一人一次一考评”到“党员带动全家”,要想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要具备三大精神:一是燕子筑巢精神,把人做好把事做好;二是愚公移山精神,遇到困难坚持攻克;三是雷锋奉献精神,敢于奉献不怕困难。
        何波就新时代大学生思政实践教育基地建立的初衷表示,高校与地方共建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基地有利于促进资源整合,实现学校与地方思政教育的双向互动,培养青年学子的乡土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情感,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价值追求。
        郑群雄从学院实际出发,介绍了目前学院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党建工作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对此次实践教育基地的共建表示期待。并表示基层党建工作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院全面发展的基本生命单元,是学院展开党史教育的基本途径。并希望与新和村的党建工作进行常态化交流,加强学生思想引导,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图片 3.png

 

图片 4.png

        近年来,我院“一旅阳光”实践团每年暑期均赴新和村进行支教实践活动,与当地村委和村民保持紧密联系。累计获得浙江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集体、“情暖童心”大学生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活动一等奖等近10项荣誉。

        随后,双方就红色文化、社会实践、乡村振兴、课程思政等方面进行了积极交流。

心连心宣讲

新和村红色文艺作品
诗朗诵《红色的种子》
        正如新和村此次诗朗诵中的诗句一样,党员干部应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切身感受群众利害,亲自解决群众难题,无愧党旗下的誓言。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党史理论宣讲团红色宣讲
《钱学森:一心向党的航天之父》
图片 6.png
        宣讲团成员卢雯彦讲述了钱学森从放弃高薪远渡重洋回国,到潜心研究两弹的故事,他一心向党,在祖国有需要的时候身先士卒的精神事迹影响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员,也将影响所有想要奔赴在这条路上追逐光明的人。

壹对壹授牌
图片 7.png
        方睿为仪式致辞,他表示思政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是校方与地方在人才培养方面深度合作的起点,并期待未来双方的共同发展及育人成果。
图片 8.png
        浙江工商大学学工部部长何波、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党委书记郑群雄、三都镇党委书记方睿、新和村村支书方和平共同完成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与建德市三都镇新和村共建新时代大学生思政实践教育基地授牌仪式。

        此次新时代大学生思政实践教育基地的共建新和村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支持与帮助,同时也为我校学子提供了崭新的思政教育平台,拓宽学生实践渠道,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乡村、服务基层,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