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专栏 打印页面】【关闭
公管学院红色实践——重温旧地风采,探寻红色印记
( 发布日期:2021-03-12 阅读:0次)
摘要 为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2月7日上午,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红旗映红土,红土润民生”实践团驱车前往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何田乡柴家村福岭山调研。

为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2月7日上午,我调研小队驱车前往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何田乡柴家村福岭山。

4.jpg

 1福岭山

在当地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追溯红色记忆,来到了位于衢州市开化县何田乡柴家村福岭山自然村的中共浙皖特委纪念馆,探寻福岭山自然村里镌刻的红色记忆,感受福岭山承载的厚重历史,体悟其中流淌的未来精神。

5.jpg

 2中共浙皖特委旧址

据讲解,福岭山的革命文化底蕴相当深厚,有许多革命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红军遗迹和革命文物,因此成为了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衢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同时我队也采访了当地从事义务讲解工作的林翠娥老人。受访老人是旧址的义务讲解者,也是旧址老宅原本的主人,在中共浙皖特委旧址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后,她便承担起了传承红军精神的责任。

6.jpg

 3林翠娥老人

采访时,老人细数中国的发展变化,多次提到“国家政策好”。在土地变迁史方面,老人也唏嘘到优秀的政策给脚下土地带来的变化之大。

我们了解到,老人的丈夫有三位哥哥是红军,大哥25岁遭到国民党的迫害,英勇牺牲,为国捐躯;还有一位18岁参加抗日战争,直至抗战胜利,荣归故里。可以说,老人一家是推动新中国发展进步力量的典型代表。

受红色家风的影响,老人的儿孙们从小养成了勤勉正直、自立自强的品格,她的儿女也都是光荣的共产党员。林翠娥老人感概:与以前相比,现在人们的条件都已经很好了,当年自己的老伴18岁出征29岁时才回来,现在国家的政策也好,大家生活也富足了很多。

采访时,老人细数中国的发展变化“现在跟以前比,好得不得了”,从吃“大锅饭”的人民公社到“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中国的制度越发民主、切实、脚踏实地。

当我们问到土地变迁的问题,林翠娥奶奶说,以前大家都是种庄稼,都在生产队里吃饭,现在条件好了,劳动力都选择出去了,不再依靠土地生活。老人对现在生产力的提高感到由衷的欣慰,但说到土地很少有人再耕种时,她也很是惋惜。

随着劳动力和经济的发展,依靠土地生存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还有一群像林翠娥奶奶这样的老人,守护着脚下的那片土地,牢记着过去的历史,为传播革命老区的变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次活动让我们认识到一片土地,承载着农民的期待;一面红旗,代表着红军的信仰,这两者的不断融合造就了独特的红色精神和文化。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在缅怀过往的同时,也应该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精神,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应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此次实践活动推动大学青年深入探寻时代的红色印记,让更多的青年人铭记奋斗史,也让更多的有志青年明白峥嵘自少年,让红色精神刻上新时代烙印伴随并推动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前行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