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专栏 打印页面】【关闭
人文学院承办2019年中国新闻史学会编辑出版研究委员会学术年会
( 作者:人文学院团委  发布日期:2019-09-24 阅读:0次)
摘要 9月21日,人文学院顺利承办2019年中国新闻史学会编辑出版研究委员会学术年会暨“融媒体时代编辑出版理论与实践创新”学术论坛。这是一次国内出版领域学者、专业人士和学习者的盛会,与会者就当前出版业的前言课题和热点话题展开深层次的讨论,为促进融媒体时代编辑出版发展贡献力量。

       9月21日上午,由中国新闻史学会编辑出版研究委员会主办,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浙江工商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研究院承办的2019年中国新闻史学会编辑出版研究委员会学术年会暨“融媒体时代编辑出版理论与实践创新”学术论坛在浙江工商大学拉开帷幕。来自国内50多所高等院校以及部分出版社、杂志社的专家学者莅临大会,进行了精彩的学术讨论与交流。这是一次国内出版领域学者、专业人士和学习者的盛会,与会者就当前出版业的前言课题和热点话题展开深层次的讨论,为促进融媒体时代编辑出版发展贡献力量。

       开幕式结束后,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学会副会长吕建生主持的主旨演讲在大家的期待中开始。


9bdb4d79cd77ffb0c5d2abb015aa95e.jpg


       下午,学术论坛在综合楼4楼顺利进行。各分论坛现场进行着热烈的讨论,参与者在此分享研究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分论坛一:出版研究分论坛&出版史研究分论坛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万安伦教授讲解了新中国出版70年的六个发展阶段,并且提出了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经验启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孙利军副教授解释了畅销书的概念,并围绕改革开放以来畅销书的出版提出了三个问题并进行解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芦珊珊副教授详细阐述了十个新中国出版发行成就,同时也回顾了中国从出版大国到出版强国的伟大历程。宁波理工大学聂晶磊副教授从品牌建设、技术创新、平台搭建、活动策划、公益支持等几个方面对民营出版的发展现状进行解剖。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冯洁副教授聚焦两个方面的问题,以媒介化的世界主义为视角对建国七十年国家文化安全建构与变迁作了探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编审张建中老师深入分析专著出版同行评议的三大特点、主要挑战与发展趋势。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杜恩龙教授侧重研究传世图书作者方面的因素,发现传世图书作者大多有传世观念、强烈的家国责任心和独到的人生经验。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编审王宏波老师从出版传播学视角探讨了胡适的传记写作与出版,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社会开明化的程度。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编辑》杂志社编审、副主编云慧霞老师针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题出版活动,提出了当时的主题出版物具有主题性、政治性、导向性的特点。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曾建辉副教授探讨了民国时期中国出版业的纸荒问题,包括刚遇到纸荒的困境、造成纸荒问题的因素、解决纸荒问题的措施。南通大学文学院黄芳副教授通过收集研究民国时期国人自办英文报刊中的出版广告,探索出版广告的知识传播与文化交流功能。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胡程立副教授分享了她的工作体会,提出了新业态下出版质量管理中关于图书质量概念、新形势下如何提升管理等几个基本问题。中山大学出版社编辑、副编审葛洪老师从文化转向维度,将新中国70年出版方针的历史演进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从革命文化转向动员文化阶段、从动员文化转向斗争文化阶段和从斗争文化阶段转向建设文化阶段。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王一鸣老师通过考究出版的源流,认为出版本质是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从而为出版知识服务转型提供学理支撑。

       分论坛二:城市传播与阅读分论坛&新视角与编辑理论分论坛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辑出版系编审王立平老师以西安市民营实体书店为例,讲述了其在发展与转型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编辑出版系李文慧同学(论文由李文慧与我院编辑出版系主任沈珉教授共同撰写)分析了城市传播视阈下“城市书房”的空间营造,“城市书房”不只是城市图书馆总分馆模式的拓展,也具有城市空间上的建构意义。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研究生陈曦同学探讨了实体书店如何以场景思维打造优质的用户服务体系,并在多维度融合发展之中实现新生,同时也将就如何进行恰当的策略实施效果评估进行讲解。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李武副教授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探索了阅读社交网站用户行为对在线社会资本的影响,并考察自尊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孟晖老师分析了移动阅读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指出内容同质化严重、设计缺乏创新,内容低俗化现象泛滥,产业链构建及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对发达国家移动出版的发展模式借鉴不足等问题。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隗静秋教授(代读崔波教授论文)以英文版维基百科词条《三体》为研究对象,提出中国出版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网络书写平台上的算法权力,以开放的心态利用互联网讲好中国故事。安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程忠良副教授立足新的媒介技术生态与商业生态,认为出版业打造 未来“算法+数据”运营模式有两个关键,其一是构建用户价值方向的数据,打造出版业未来运营模式的前提;其二是推动数据、算法与人协同,打造未来运营模式的动力。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金强副教授基于编辑出版学高相关学术论文在CNKI 和“超星发现”两个数据库中的收录和被引现状,分析了编辑出版学自 1978 年至 2018 年 40 年来高被引论文的作者群、刊物群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陈兵老师在介绍欧盟新闻出版商邻接权法案出台背景及内容基础上,从经济因素、平等权利理论及对作者权益影响三个方面论述设立新闻出版商邻接权缺乏法律正当性。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江翠平老师提出智能媒体是指能够识别消费主体并为消费主体提供个性化内容或服务的媒体,随后分析了智能媒体发展的关键技术及其基本特征,并指出了智能媒体时代下我国传媒行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分论坛三:青年学人论坛

        青年学人论坛上半场由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金强主持。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李阳冉基于近三年媒体融合研究热点调查,分析了媒体融合总趋势、国内外媒体融合研究现状。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刘麦着眼于场景视域,探讨了移动有声阅读的特征、发展路径。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李琳从媒介符号学视角,通过对《环球》杂志的栏目剖析,分享了时政期刊栏目设置对国家形象的建构意义。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汪美晨以接力出版社为引,讨论了少儿出版机构的发展现状、运营特点以及知识服务路径探究。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侯玉倩以《社会化研究综述》为题,分享了对数字阅读、社会化阅读等相关研究的思考。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柴媛媛探析了战时国立大学期刊的出版活动的背景和意义,提出和平年代更应该做好出版的观点。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丛挺简要点评了6位青年学者的发言。

        茶歇过后,青年学人论坛下半场在我院编辑出版系副教授冯洁的主持下开始。来自巴基斯坦的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游俊分享了论文写作技巧与如何搭建论文结构的相关思考。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乔晓鹏基于《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的学科史考察,分析了其概念创造价值、研究视野价值、历史分期价值等。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陈暖讨论了智能化趋势下编辑活动未来发展变化、编辑生态的演变趋势等内容,提出“人工智能是编辑出版的辅助技术”这一观点。来自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董路霞以媒介融合为背景探究了出版社编辑如何进行角色定位和价值创新以适应新的行业环境。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郭雅静从新闻传播角度分析了信阳民歌的创造性传播路径,为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建议。5位青年学者汇报结束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李武做了简要点评。

        下午5时半,各分论坛圆满落下帷幕,各位专家学者满载而归。
67101de44aa0dae75c6f5be223115bd.jpg